您好,欢迎访问叩持(西安)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29-81122100

全国咨询热线(9:00——18:00)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资讯中心 >

百度造芯,从芯片危机谈到行业破局

更新时间:2021-03-31

  学习IC-请点击《进行门槛测试》快来参与吧!

  一、百度造芯,跨界野心
 
  2021,芯片危机,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
 
  在此基础上,百度成立芯片公司这件事,并不会让太多人意外。
 
  年前2月10号,就有内部人士透露,百度正在筹集资金建立一家半导体公司,除了自己会成为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知名风投GGV与IDG资本也正在讨论是否参股。
 
IC设计培训
 
  “昆仑第一代已经量产,第二代已经on the way,其ROI(投资回报率)也优于外面采购的芯片。另外,我们认为车机芯片也是个巨大的机会,此前我们在汽车方面有一些初级试探,对芯片领域有一定把握。”
 
  CNBC称“这是继宣布造车后,百度谋求多元化发展的野心”。
 
  就在今天早上,百度公布了其2020年Q4及全年的财务报表,并首次在财报中披露了其AI芯片业务的新进展——百度昆仑2代云端AI芯片即将量产,并将部署在搜索、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等业务领域。
 
  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针对近日百度与吉利汽车合资建立电动汽车公司的新闻表示,该合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品牌已确定。
 
  从百度智能芯片总经理欧阳剑谈芯片开发到现在只过去了半年,百度的股价从140美元飙升到300美元,足足翻了一倍有多,芯片事业对百度的助力可见一斑。
 
IC培训
 
  二、百度AI芯片的两大系列
 
  一是“昆仑”云端AI芯片,这枚基于FPGA架构研发的处理器在2019年流片成功,2020年实现量产。
 
IC培训
 
  昆仑1代由百度在2018年的第二届AI开发者大会上推出,2019年宣布已经流片成功,采用三星14nm制程,可以在100W+功耗下提供260TOPS的运算性能。
 
  2020年9月的百度大会上,百度智能芯片总经理欧阳剑宣称昆仑1已量产,并在百度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业务中部署了2万片,其计算性能相比英伟达T4提升了1.5-3倍。
 
  昆仑2代则采用了7nm制造工艺——百度没有透露代工方,但目前顺利量产7nm的只有台积电。欧阳剑称,昆仑2代的性能较之前代提升了3倍,2021年上半年即将量产。
 
  百度内部人员透露,其实早在2017年,百度就完成了超过1万片FPGA部署,应用场景包含AIoT、自动驾驶、智能云。
 
  “昆仑”的主要用户,一边是云(数据中心),一边是服务器与智能硬件设备厂商。
 
  目前除了百度自用以及部署在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边缘服务器等设备里,各类研究所、教育行业也有很多昆仑芯片的大客户。
 
  百度AI芯片的另一系列则是“鸿鹄”语音AI芯片。这款芯片的难度不及昆仑,但知名度相对更广。因为其除了被嵌入到百度自有的智能音箱产品,也有被其他品牌的物联网消费级硬件所采用。
 
  这款芯片在2019年推出,主打低功耗AI语音交互场景,百度将它用在了Apollo车载、小度智能音箱等场景中。
 
  此外,这款芯片其实是由百度与国内AI芯片创业公司欣博电子合作打造,双方在4个多月时间里加速完成了项目从设计到落地的过程,硬件经验薄弱的百度团队也通过这一项目成功完成了“芯片练兵”。
 
  三、造芯市场,大厂到齐
 
  百度正式入场之后,目前国内所有头部科技大厂,均采取了“将芯片业务列为优先级”的类似动作。
 
  在国内芯片设计领域相对领先的华为,早在2018年就发布了昇腾系列的AI处理器、加速卡以及软件产品,同年,华为的业务与组织架构中出现了"Cloud&AI BU"。
 
  2020年初,Cloud&AI又升至华为第四大BG;2021年1月,余承东被任命为该BG负责人。在这次任命的官方公开文件里,“围绕鲲鹏、昇腾及华为云构建生态”被明确标注出来。
 
  而国内占据市场份额最大的云服务商阿里,早在2018年4月宣布收购芯片公司中天微后,就很快成立了单独的芯片公司——平头哥。
 
  而达摩院的 NPU 团队与中天微团队都被放进了“平头哥”半导体公司。2019年9月,阿里的第一枚AI芯片含光800问世。
 
  最后一位国内巨头腾讯,则选择将重金砸向AI芯片创业公司。
 
  2021年1月,一家名为燧原科技的半导体公司完成了超过18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而腾讯投资则参与了他们从PreA轮到C轮的所有融资。
 
  四、势在必行与破局点
 
  互联网巨头入局造芯的原因有两大方面。
 
  一方面,结合国际形势和国内政策,我国芯片行业发展势在必行。
 
  要想在行业中不受局势变化的影响,中国企业必须做出对应的抉择。
 
  可以说,自研芯片是国内企业必须走出的一条路。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带来的需求和机会。
 
  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飞速发展,金融、医疗、能源、制造、政务、交通、家居等行业,正在实现进一步的“AI+产业化”。
 
  面对AI算法对算力、任务处理性能的特殊需求,包括GPU在内的上一代处理器,已经呈现出乏力之势,实际任务运行效率非常低下。
 
  软件重新定义硬件,AI算法重新定义芯片,显然,破局点出现了。
 
  芯片行业,在AI的冲击之下,打开了一个缺口,硬件需求源源不断地涌现。
 
  这无疑是一个入局芯片的最好时机。
 
  如果国内科技公司能抓住这一机遇,在发展AI技术的同时自研AI芯片,软硬件一体的布局,势必也能对国外技术产业造成冲击。
 
  而对于整个芯片行业来说,这绝对是一场巨大的风口浪潮。